“一本书·一个世界”主题征文选登(二)
2025-05-16 来源 :

为响应全民阅读号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读书月期间,集团开展了“一本书·一个世界”主题征文活动。集团干部员工积极响应,踊跃参与,以文致心,以笔抒情。有的在阅读中探寻红色基因,有的记录下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有的抒发与时代同频的青春梦想,有的以故事表达对生活的期许与热爱。现将部分优秀作品予以分享,开启一场充满书香的旅程。

 

穿越千年的文化脉动

——读《声律启蒙》有感

党群工作部(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 姚雅君

 

什么样的文字,能穿越千年时光,至今读起来仍朗朗上口?什么样的智慧,将天地万物、古今典故,凝练成工整精妙的对仗?轻轻翻开《声律启蒙》,所有疑问便在字里行间有了答案。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短短十数字,诗意、美感、意境齐聚。当指尖抚过泛黄书页,便似踏入一座文字铺就的千年长廊,平仄相生的韵律、虚实相映的对仗、典故纷呈的意象,交织成一幅气韵生动的中华传统文化长卷。它以独有的艺术匠心,将汉语之美、文学之妙与文化之魂熔铸一炉,让我在诵读与品味中,触摸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肌理。

韵律为骨:文化哲思的千年回响

《声律启蒙》以“声”为引,构建起汉语独特的韵律美学体系。韵律的存在,让文字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乐章。从“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的明快节奏,到“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的舒缓韵律,每一句都暗含着阴阳相生、虚实相济的东方哲学智慧。这种韵律之美,不仅是语言技巧的展现,更是中华民族“中和为美”文化理念的生动诠释。轻声吟诵,仿佛感受到古人在自然时序中感悟节奏、于生活万象里提炼秩序,将“天人合一”的文化基因,凝练成朗朗上口的韵律诗篇。

意象为魂:东方美学的诗意栖居

书中的意象世界,宛如一幅幅水墨丹青,晕染出极具东方美学特色的文学意境。“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细腻笔触描绘出江南春色,“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寥寥数语勾勒出空灵悠远的山水画卷。这些对仗工整的意象组合,既是古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更蕴含着含蓄隽永的审美意趣。例如“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借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传递出对太平盛世的美好向往;“林下风生,黄发村童推牧笠;江头日出,皓眉溪叟晒渔蓑”,将田园生活的闲适诗意融入文字,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漫步在山水田园之间。这些意象的巧妙运用,完美诠释了中国古典文学“立象尽意”的创作传统,也让我们在想象中感受古人的浪漫情怀。

典故为脉:文明薪火的传承赓续

《声律启蒙》堪称一座微型的文化典故宝库,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文人轶事、民间智慧,如珍珠般镶嵌在文字中。“传信子卿千里雁,照书车胤一囊萤”串联起苏武、车胤的典故,暗含对高洁品格与家国情怀的推崇;“充国功名当画阁,子张言行贵书绅”,借赵充国、子张的事例,激励世人为国家做出贡献,注重道德修养。每一个典故都是一扇窗户,透过它,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价值追求、精神世界与历史记忆,读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理想,感受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强大生命力。

鉴古知今:传统智慧的现代启示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声律启蒙》恰似一泓清泉,浸润着现代人日渐浮躁的心灵,让我们在喧嚣中寻得宁静,于信息洪流中重拾语言之美。当我们诵读这些经典词句,触摸到的不仅是文字的平仄韵律,更是一个民族千年不绝的文化脉动。传承经典,不仅是对汉语韵律的传承,更是对文化自信的坚守。

平仄对仗,韵脚相协,《声律启蒙》的精妙韵律,正如企业需要在多元要素间寻得动态平衡,统筹兼顾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市场拓展与内部管理等,方能奏响和谐发展的乐章;书中蕴含的文化典故,对企业文化管理、投资风险防范、员工个人成长等也颇具启发作用。这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治理的对照融合,是一场传统智慧与现代理念的美妙邂逅,让企业管理不再局限于冰冷的制度和流程,而是充满人性的温度和哲学的思考。

在探索现代企业治理的道路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的智慧宝库,要注重发掘其当代价值,赋能现代公司治理,为企业基业长青注入文化基因,也让中华文明在现代企业治理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