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领集团广大青年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勇担时代重任,激励集团广大青年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青春力量,现将集团第二届“赣青苹”青年理论评论大赛获奖作品分享如下:
时政评论一等奖作品
青春不设限 志当存高远
——从高考发榜看青年成长
国控基金公司 刘位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近期,各地高考陆续发榜,有人取得高分如愿以偿、有人发挥失常心怀遗憾,但不管怎样,高考都是人生一段弥足珍贵的历程,付出过、拼搏过就是好样的,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还有漫长的道路需要跋涉。特别是我们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完成和延续复兴伟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将个人理想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同频共振,用开拓奋进书写自己的青春篇章。
理想指引方向,坚定信念才能不负重任。青年人只有理想、有信念,才能不迷失方向,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老一辈革命家在青年时代就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存亡紧紧结合在一起,毛泽东26岁时曾立下誓言:“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少年周恩来喊出“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立下“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志向决心……高考分数有高低,人生无高下,新时代青年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咬定目标、坚韧不拔,积跬步以至千里,每一个人都会是这个时代的奋斗者,将共同汇聚起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青春能量。
勤学方成栋梁,矢志奋斗才能不负成长。一朝高考,背后却是十几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披星戴月。高考并不是奋斗的终点,而是书写精彩人生的另一开端,永葆青年人拼搏努力的状态,才是高考教会我们最重要的知识点。大山里走出的孩子桂海潮,一直相信拼搏的力量,一步一个脚印,最终逐梦星辰、圆梦太空;用望远镜看黑板的男孩张艺瑄,克服先天性白化病皮肤对阳光敏感、容易晒伤,还有视力的严重损伤等困难,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愿考上心仪的学府……无数青年用行动证明,世上没有“躺赢”的捷径,唯有奋斗的路径,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在磨砺中不断强心志、壮筋骨、长才干,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所在的基金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产业知识更新迭代迅速,必须始终保持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才能更好推动基金服务产业发展。
创新开拓未来,敢为先锋才能不负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机遇不会眷顾因循守旧、坐享其成者,而是留给勇于创新的人。在高考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不缺乏创新元素,如高考科目的改革、科技的应用、对创新的考察等等,这些都在提示我们青年人应该始终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把握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正如我所在的国控基金公司,员工平均年龄34岁,公司上下创新“打法”运营好江西省现代产业引导基金,大力实施“一核两翼三圈”战略、探索多元化基金生态、实行“在募资中抓项目储备、在投资中抓项目招引”等机制,促成上海亥博、金汇永磁等多个重点项目落地江西,取得较好的招引成效。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展望未来,作为奋战在国资国企条线上的青年员工,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围绕省委加快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工作部署,聚焦产业引领、聚焦项目落地、聚焦能力建设、聚焦机制创新,为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青春力量。
时政评论三等奖作品
追忆似水年华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记忆
——以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中国电视剧单元剧《繁花》《漫长的季节》为例
公共资源交易集团 刘旺
2024年6月28日晚,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揭晓,电视剧《繁花》《漫长的季节》广受好评,斩获多项殊荣,两部电视剧不仅在专业奖项上受到认可,其中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情感描写,展现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的城市精神及文化烙印也让广大观众不禁“再回首”,目前两部剧集豆瓣评分均超8分。
城市记忆,这股根脉于地缘特征,魂脉于中华文化的文化烙印,在新时代通过电视剧集、旅游等传播渠道及媒介在全社会蔓延开来,并成为一种蔚为壮观的文化气候,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但在剧热、旅游热等表象之下,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部分创作以偏概全,快餐化、流量化地消费城市文化;部分城市商家鼠目寸光,宰客、黑车等“一次性”盈利不良现象抹黑城市形象,引发网络热议、争端,地域歧视、城市刻板印象让城市记忆蒙上阴影。令人欣慰的是,网络监管、城市监管等监管体制的不断完善,文化创业者的求真务实让城市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以城市为基点弘扬中华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还应做好创新性挖掘和创造性转化的工作。城市为文化发展及文化间的交流、碰撞和融合提供了绝佳土壤,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创造和创新。《繁花》通过挖掘改革开放时商人“宝总”商海沉浮的故事,展现上海的商业文化和城市精神、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漫长的季节》讲述上世纪90年代东北小镇的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命运,通过家庭关系的复杂纠葛,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这些作品通过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真正让城市文化在破圈流行中抵达了更远的远方,更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获得了面向当下和未来的全新生命力,为城市带来富含时代视角的关注度,让涓涓的城市文化自信汇成江海,坚定对于中华文化自信。
“城市文化之美,美于城市风骨,美在城市记忆”。各种基于城市记忆视角的文艺作品既有美之内涵,亦有美之意蕴;既在内容创作层面上耳目一新,又用别具一格的创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激活了文化传承的密码。更重要的是,它们激发着文化创造和创新的火花,让中华优秀文化得以焕发出别样的光彩。我们期待,更多的创作者、更多的城市耕耘者能够不忘初心、秉持匠心、坚定恒心,让来源于城市记忆的文化自信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里,在中华大地上鼓得愈满、吹得愈劲。
漫画评论二等奖作品
江药青年报
江药集团 徐文婷、董越、熊志豪

漫画释义:此幅漫画以1915年创办的《新青年》月刊为灵感,以月刊形式与长征做了创意结合。如果说《新青年》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刊物,唤醒了一代青年思想文化的变革,那长征精神是坚定信念、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我们希望,无论是红军的长征路,还是新时代青年的长征路,都是理想与信念的一次伟大远征。现代青年可以延续长征精神,走好每一代人自己的长征路。